• 川渝视线
    手机版
    川渝视线
  • 川渝视线
    微信
    川渝视线
首页 > 社会民生 > 正文

 美好生活热线打探|直击“心灵成长社”暑期公益托管班
2023-07-31 10:30:56   来源:重庆日报  编辑: 

  通过艺术表达、隐喻故事、榜样塑造、心理游戏等形式,在潜移默化中介入青少年的学习与生活,走进心灵的疗与愈——这是团市委创新实施的“心灵成长社”项目。三年来,该项目已在全市40个区县的130余所中小学广泛实施,为青少年提供个性化心理健康服务3万余人次。
 
  今年,“心灵成长社”项目首次走进暑期托管班,向校外阵地拓展。近日,重庆日报美好生活热线记者来到团市委“心灵成长社”项目实施的渝中区曾家岩社区暑期托管班,打探活动现场。
 
  体验——制作小怪兽玩偶学会与情绪相处
 
  据了解,“心灵成长社”由20名左右的孩子组成,以8节课/1学期的项目标准设计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等主题课程,以团辅活动调适青少年心理状况。
 
  在曾家岩社区,当天正好上到第二节课“情绪小怪兽”,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心理志愿者樊颖杰首先为孩子们分享了绘本故事《我的情绪小怪兽》,她以绘本故事为媒介,让小朋友对复合情绪与情绪的处理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与认识,并导入情绪是身体的信使的概念。
 
  团市委“心灵成长社”项目走进渝中区曾家岩社区暑期托管班,老师与孩子们互动。团市委供图
 
  随后,樊颖杰又引导小朋友创作自己的情绪小怪兽玩偶,并为自己的“小怪兽”命名,分享它的故事。
 
  “通过带领孩子们制作情绪手偶,分享自己的情绪小怪兽故事,引导孩子们认识到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在轻松的游戏中学会和自己情绪相处的方式。”樊颖杰介绍,在此过程中可以帮助小朋友觉察、感受以及描述自己的情绪与故事。
 
  记者看到,孩子们用彩笔代表情绪,在空白玩偶上涂抹色彩,几乎每个小朋友手上的玩偶都被涂画得五颜六色。“每一种颜色代表一种情绪,让颜色与情绪建立了链接,有的小朋友会发现自己拥有很多种情绪。”樊颖杰说,当谈到愤怒的情绪时,她发现有一位小朋友在拍打其他小朋友,这可能就是他在从小成长的环境中所习得的,或许他在生活中感到愤怒时会摔打抱枕,这也是一种发泄的方式,只要不伤害到别人。
 
  这时,樊颖杰观察到该名小朋友出现了愤怒的情绪,便告诉他不能去拍打别人,可以把这种愤怒的情绪放到绘画玩偶中来表达,小朋友欣然同意,并没有拒绝。
 
  “儿童想去体验各种情绪,我们也不会告诉他愤怒不好,只是会让自己感到失控,要让他们坦然地接受自己的每一种情绪。”樊颖杰说,很多成年人会排斥、抵触一些负面情绪,会压抑自己甚至假装情绪不存在,而这堂课让小朋友了解到情绪的多种多样,只是需要恰当的表达方式,那么他们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就不会去回避和压抑负面的情绪。
 
  反馈——“我学会了如何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我做了一个小怪兽,因为妈妈经常带我去欢乐谷玩儿,我特别高兴。”一位小女孩热情地分享自己的作品。
 
  “爸爸妈妈都要上班,暑假我基本一个人在家,同学们很多都和家人出去旅行了,也没有人和我玩,有时候会很害怕,有时候又会觉得很孤单。”7岁的倪鹤洋说,托管班的“心灵成长社”真的很好玩,“情绪小怪兽”让自己学会了如何结交新的朋友,学会正确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只要深呼吸让自己平静,愤怒的情绪就会消失不见。
 
  团市委“心灵成长社”项目走进渝中区曾家岩社区暑期托管班,老师与孩子们互动。团市委供图
 
  认识到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是“心灵成长社”课程的一项内容。樊颖杰告诉记者,之前“心灵成长社”都是走进学校,这是第一次开设暑期托管班,这里孩子们的年龄大多在六七岁左右,而暑期托管班对于家庭来说是一个“减负”的地方,“心灵成长社”的加入本身就是在丰富孩子们的体验课程,保持一周一次的频率,也没有安排得特别密集。
 
  “我们在做的是一个预防性和互动性为主的心理成长团体,在这里我也看到有小朋友已经出现了不少情绪方面的问题。”樊颖杰就说,有一位小朋友告诉她自己在生活中每天都有“不好”的情绪,不想说话,就想一个人待着,由于小朋友还没有建立关系网或人际网,因此他没有办法去表达这种情绪,“这样的小朋友虽然不多却很典型,通过‘心灵成长社’的课程,他找到了发泄情绪的方式,比如画画时就要蓝色‘爆棚’,这就是在表达自己的难过和忧伤。”
 
  据了解,“情绪小怪兽”这堂课是引导孩子们先去理解情绪,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老师会把愤怒、难过等情绪放大,让小朋友去体验这样的情绪其实会让自己感到不舒服、不好受,再逐渐引导孩子们怎样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情绪。
 
  “我们夫妻是双职工,孩子放假在家没人管,时间长了变得不爱说话了,还有点自卑。送来社区参加暑期托管班,孩子不仅有人看了,还有心理健康和安全自护的课程活动,确实解决了我们的心头大事。”说起“心灵成长社”暑期公益托管班,家住渝中区曾家岩社区的居民张女士赞不绝口。
 
  对话——家长要当观察者善于发现孩子的情绪
 
  在传统的希望工程为青少年提供物质保障的基础上,团市委聚焦青少年心灵培育、心智教育、心理健康等重点领域创新实施“心·希望工程”,旨在探索青少年群体关心关爱新理念、新模式、新载体。“心灵成长社”项目作为“心·希望工程”创新实施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特色项目,正在逐步走向各类青少年喜欢且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场所,带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实现心灵成长。
 
  团市委“心灵成长社”项目走进渝中区曾家岩社区暑期托管班,老师与孩子们互动。团市委供图
 
  “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当中是放松和投入的,能有效降低防御心理,帮助他们将无法用语言说出来的内心的困惑、烦恼、压力、情绪、冲突等潜意识的内容,用更具创造性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潜意识有机会自然浮现。”樊颖杰说,从目前开展的情况来看,能看到孩子们真实的呈现和积极的改变,比如手工制作结束后进入分享环节,她会让小朋友自己说出愤怒时用过哪些方式让自己可以快些进入平静状态,大家总结出了运动、吃糖果等十几种应对负面情绪的方式,每个人的方式都不一样,老师也没有一套标准的方式可以教给大家。
 
  在分享过程中,孩子们才知道原来别人也和自己一样有愤怒的情绪,这不是自己的问题,同时还能学习到别人对待情绪的方式,说不定可以试一试,老师的作用就是设置各种场景和体验,去帮助和引导小朋友说出自己的应对方式,并鼓励他们分享给其他小伙伴。
 
  在日常生活里,青少年儿童又该如何与家人沟通?樊颖杰认为,父母要当观察者,不是去观察结果,而是发现过程。
 
  譬如,如果已经看到孩子开始生闷气,拒绝沟通,父母要帮助孩子去描述情绪,因为孩子的语言系统还在建立和发展中,这时父母可以说“你现在是不是有一点点失落或是失望”的话,小朋友听到后,会用点头或摇头的方式来回应。
 
  樊颖杰说,父母这样的语言描述不仅是在发现小朋友的情绪,更是在缓解情绪,因为首先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尽管现在还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但能够理解他、读懂他,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不愿意表达并非主观上的不愿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描述自己的情绪,此时家长的观察和示范就很关键。”樊颖杰谈到,接下来父母可以用“我看到你现在不太愿意跟我说话,是不是感到委屈,我刚刚是不是错怪你了”这样的话语去帮助孩子表达情绪,等到下一次孩子再碰到类似情况时才明白原来这种情绪叫委屈,是可以用语言去表达的。
 
  在樊颖杰看来,语言是表达情绪很好的方式,但需要一段时间的示范跟积累才能运用,家长要做到不看结果看过程,观察孩子的表情、眼神、行为等,教会他们用语言去表达出来,就是很棒的沟通了。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团市委将始终坚持关注青少年、关心青少年,聚焦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实际需求,不断探索完善“心灵成长社”项目,推动“心灵成长社”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展开,让心灵成长社与孩子们更贴心。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删除。

  校审:丽虹  责任编辑:赵华勇  编辑:黄媛媛

上一篇:搭建川渝地区创业创新跨区域协作交流“大舞台”江津区第六届“双创”大赛决赛举行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推荐
  • 写在绿水青山间的答卷——党的十...

  • 双城周刊|川渝农特产品上演“兄弟连”

  • 四川达州市大竹县开展军民文艺联...

  • 重庆市第三届龙舟公开赛 川渝14...

  • 四川大竹和重庆梁平川渝两地政协...